垃圾滲濾液水質斷面需要監測哪些參數指標?一文看懂
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,生活垃圾產量不斷增加,垃圾填埋仍是許多地區重要的處理方式。在垃圾填埋場及其滲濾液處理設施的運行過程中,滲濾液若處理不當,可能造成地下水、地表水及周邊環境的二次污染。因此,為了保證滲濾液達標處理并安全排放,建立完善的水質斷面監測體系尤為必要,而科學設定監測參數指標,是實現有效監管的關鍵前提。
垃圾滲濾液由垃圾降解、雨水滲透及垃圾本身水分共同形成,具有高有機物含量、高氨氮濃度、重金屬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等特點。其化學需氧量(COD)可高達數萬mg/L,氨氮濃度可達數百至數千mg/L,若未經有效處理直接排放,可能導致地表水、地下水污染,甚至威脅生態系統和人體健康。此外,滲濾液中可能含有汞、砷、鎘等重金屬及糞大腸菌群,具有潛在的毒性和致病風險。
根據《HJ 564-2010》,滲濾液處理廠(站)需在試運行及日常運行期間建立完善的水質監測制度,覆蓋各處理單元的進出水及水量變化。通過監測關鍵參數,不僅能評估處理工藝的效果,還能及時發現異常,確保排放水質符合《GB 16889-2008 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》的要求。科學的水質監測是實現環保合規、保護環境和公眾健康的重要手段。
《HJ 564-2010》明確規定了滲濾液處理過程中需監測的核心參數,涵蓋物理、化學和生物指標,以全面評估水質狀況。以下為主要監測參數的分類與要求:
1、物理與化學基礎參數
pH值:反映滲濾液的酸堿度,直接影響后續處理工藝(如生物處理)的效率。通常要求監測各處理單元的pH值,典型范圍為6.0~9.0。
溫度:影響微生物活性及化學反應速率,需在好氧工藝中特別關注。
溶解氧(DO):好氧處理單元的關鍵指標,確保微生物降解有機物的效率。
電導率/含鹽量:反映滲濾液中離子濃度,尤適用于納濾和反滲透工藝的進水、產水及濃縮液監測。
濁度:反映水中懸浮顆粒物含量,影響水質澄清度和后續處理效果。
懸浮物(SS):衡量水中固體顆粒濃度,高懸浮物可能堵塞處理設備。
2、有機污染物指標
化學需氧量(COD):反映水中可被化學氧化有機物的總量,是評估滲濾液污染程度的核心指標。
五日生化需氧量(BOD5):反映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含量,用于評估生物處理效果。
氨氮(NH3-N):滲濾液中高濃度的氨氮對水體富營養化有顯著影響,需重點監測。
總氮(TN):包括有機氮、氨氮、硝酸鹽氮等,反映氮素污染程度。
總磷(TP):與氮素共同導致水體富營養化,需嚴格控制。
3、重金屬與生物指標
重金屬:包括總汞(Hg)、總砷(As)、總鎘(Cd)、總鉛(Pb)、總鉻(Cr)、六價鉻(Cr(VI))。這些重金屬具有毒性,需監測其在進出水中的濃度,確保符合排放標準。
糞大腸菌群:反映滲濾液中病原菌污染程度,直接關系到公共衛生安全。
垃圾滲濾液水質參數多樣,準確高效的檢測離不開合適的設備支持。以贏潤集團的ERUN-ST7臺式多參數水質測定儀為例,依托可見光分光光度法,搭配預制試劑和內置標準曲線,可快速檢測pH、COD、氨氮、總氮、總磷及重金屬等多項關鍵指標,適合實驗室日常水樣分析;對于在線或大流量場景,還可配套自動采樣器及在線傳感器系統,實現實時監控和數據遠程上傳。
垃圾滲濾液水質監測是確保處理效果和環保合規的關鍵環節,涉及pH、COD、氨氮、重金屬等多項參數。《HJ 564-2010》等國家標準為監測提供了科學依據,現代檢測設備如ERUN-ST7多參數測定儀通過高精度和多功能性滿足了復雜需求。通過優化監測計劃、設備維護和數據管理,處理廠能夠有效控制滲濾液污染,保護環境與公眾健康。
- 上一個: 鍋爐水質化驗儀器在工業鍋爐維護中的作用
- 下一個: 水質污染監控:實驗室水質分析儀器的關鍵作用